top of page

凄凉


作者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让读者能够直接感受作者自身的感伤心情

 

梅尧臣 《悼亡三首》

其一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其二

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

其三

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

这三首诗是为悼亡妻而作。

第一首是总写悲痛之情,着重在“十七年”。

第二首则作具体刻画,以客观景物抒写自己寂寞孤独、长夜难眠的凄凉心境;后两句更点明思妻的镂心刻骨之痛在于精神、灵魂上。

第三首以“问天”形式,写出爱情之专与悲哀之深,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挽回爱妻的生命。作者以反问形式着笔,更显呼天告地之痛。

梅尧臣这三首悼亡诗,以质朴见长,曲折而凄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语言平淡,情真意切,把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起来,附有很强的感染力,可谓是言情诗的杰作。

 

李觏 《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

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

碧山还被暮云遮。

独自在外,自然充满了对家人的怀念。古诗中表现乡思,除了听风听雨外,最多的是通过登临送目,寄托悲伤。李觏这首绝句,也是通过远望,抒发自己思归的愁。

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通过落日和天涯的对衬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

三四句从近处着墨 ,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当苍茫的暮色遮掩住碧山,凝重压抑感也就更加强烈。

诗至结尾,随着时间的冉冉推移,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的逐步收缩,色调的由明而暗的变化,结构上的层层递进,那乡思也就愈来愈浓郁,以致浓得化不开。

全诗四句,分四层意思,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把思想感情发挥到极致,突显了作者归乡无计的无奈和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郑文宝 《柳枝词》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这首诗写离恨,寄寓作者离别时的不舍

诗首句说一只的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没有正面写柳,用“系”字和诗题相照应,暗示所系之处。

“柳”谐“留”音,寓有惜别之意,给读者展示的系舟杨柳岸的画面正是一幅春江送别图。

三四句作者直写离别,包含了送行者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现了行人欲留不能,却不得不走的无奈,写得情意盎然。

 

陈与义 《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作者的家乡洛阳是有名的牡丹之乡。从金兵入侵中原,诗人避乱南奔,有十年之久,忽然在异乡见到了故乡的名花使作者感慨万千。作者以叙述的手法写国家局势的动态和个人身世的飘零,以牡丹为题,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作者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

整首诗充彻着凄凉悲伤,于平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

诗到末二字方才点题“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释,是点睛之处;读者也才领会到诗中的怀旧都由独立看牡丹而有感而发。 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强烈的感受。

*作者属于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请利用下方快击键去到下一页:

bottom of page